男女主角分别是海星周砚的其他类型小说《潮痕织梦完结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何秋水l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始了。而他们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在晨光与皮革的香气中,写下新的篇章。第五章灯塔与破碎的渔歌渔船驶入石螺湾时,咸腥的海风卷着细沙扑在林雾椿脸上。她站在船头,看着远处褪色的灯塔像根锈铁桩插在海雾里,记忆突然被撕出个口子——十四岁那年的葬礼,也是这样的天气,海浪把父亲的渔船残骸推上岸,木板上缠着她织到一半的渔网。“冷吗?”周砚辞递来件风衣,布料上还带着他的体温。她注意到他左手提着个木箱,箱角刻着模糊的“砚”字,像是当年那个木工盒的放大版。“前面就是我家老房子。”她指着海湾尽头的石屋,屋顶的茅草已被海风啃得七零八落,窗台上摆着几个褪色的贝壳花盆,“我爸出海前总说,等攒够钱就把房子翻修成民宿。”周砚辞没说话,伸手替她拂去头发上的沙粒。他看见她眼...
《潮痕织梦完结文》精彩片段
始了。
而他们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在晨光与皮革的香气中,写下新的篇章。
第五章 灯塔与破碎的渔歌渔船驶入石螺湾时,咸腥的海风卷着细沙扑在林雾椿脸上。
她站在船头,看着远处褪色的灯塔像根锈铁桩插在海雾里,记忆突然被撕出个口子——十四岁那年的葬礼,也是这样的天气,海浪把父亲的渔船残骸推上岸,木板上缠着她织到一半的渔网。
“冷吗?”
周砚辞递来件风衣,布料上还带着他的体温。
她注意到他左手提着个木箱,箱角刻着模糊的“砚”字,像是当年那个木工盒的放大版。
“前面就是我家老房子。”
她指着海湾尽头的石屋,屋顶的茅草已被海风啃得七零八落,窗台上摆着几个褪色的贝壳花盆,“我爸出海前总说,等攒够钱就把房子翻修成民宿。”
周砚辞没说话,伸手替她拂去头发上的沙粒。
他看见她眼底翻涌的情绪,像即将涨潮的海水,带着咸涩的痛与温柔的眷恋。
走进石屋时,檐下的贝壳风铃突然响了。
林雾椿蹲在灶台前,指尖抚过积灰的铁锅,锅底还留着她十四岁时烧糊的饭渍。
墙上挂着张泛黄的渔歌谱,歌词用铅笔改过无数次,最后一句写着:“浪头打碎月光时,记得把星星捞回家。”
“这是我爸写的。”
她轻声说,“他说每个渔民都是大海的诗人,只是墨水被海水冲淡了。”
周砚辞打开木箱,里面是各种木工工具和几袋木屑。
他拿起一把旧凿子,刀身映出她微颤的睫毛:“想试试用渔网线编织皮革吗?
吴师傅说过,不同材料的对话能生出新故事。”
林雾椿抬头,看见他眼里的认真。
窗外的海雾渐渐变浓,像块灰色的幕布,把过去与现在轻轻隔开。
她点点头,从背包里拿出几块植鞣革——那是她特意带来的“废料”,上面有船锚和海浪的雕刻痕迹。
两人在满地木屑中工作时,雨开始下了。
林雾椿把渔网线穿过皮革孔洞,指尖感受到粗粝的触感,像在编织父亲留下的渔网。
周砚辞用凿子在木板上刻波浪纹,木屑落在她发间,像撒了把碎银。
“我十二岁那年,”他忽然开口,凿子顿在木板上,“在英国的寄宿学校,每天晚上都会躲在衣柜里哭。”
他声音很轻,却像
过海湾,林雾椿总会坐在工坊门口,看周砚辞在夕阳中打磨木料。
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,与她的影子交缠在一起,像两株在海边生长的树,根系在地下紧紧缠绕,枝叶在风中轻轻相触。
而他们的故事,终将随着海风与潮汐,流向更远的地方,成为所有相信手工温度的人,心中永不熄灭的渔歌。
全书完
他此刻眼底跳动的烛火。
“明天......”她轻声说,“教你做皮雕玫瑰吧。”
周砚辞点头,指尖轻轻划过她腕间的创可贴:“先说好,我学得慢,可能需要老师一对一辅导。”
窗外传来流浪猫的叫声,远处的路灯次第亮起。
林雾椿走到窗边,看见陈姐扶着母亲往回走,月光落在她们肩上,像撒了把碎银。
她转身时,看见周砚辞正在收拾散落的木屑,烛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几乎要将她笼罩。
她忽然明白,有些东西正在黑暗中悄悄生长——不是藤蔓,而是像根系一样,在看不见的地方紧紧缠绕,彼此支撑。
就像她手中的皮革和他手中的木料,终有一天会成为彼此生命里的光。
“砚辞,”她轻声说,“谢谢你。”
他抬头,烛光在他眼中碎成星光:“该说谢谢的是我。”
他举起手中的木屑,“这些碎料,以后可以用来填皮雕的纹理。”
林雾椿笑了。
她拿起皮雕刀,在烛光中轻轻转动:“是啊,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废料,只要找对了位置。”
风从窗口吹进来,带着晚春的花香。
皮革玫瑰在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,与木工榫卯的影子交叠在一起,像是一幅未完成的画,等待着时光的笔触。
第四章 玻璃展柜与银匠钳手工艺术展的玻璃展柜映出林雾椿的倒影,她穿着周砚辞送的淡蓝连衣裙,手指不停摩挲着裙摆。
这是她二十八年来第一次走进如此明亮的空间,脚下的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,像把她的渔村岁月都照得透明。
“紧张?”
周砚辞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温柔。
他穿着深灰西装,袖口别着她做的皮革袖扣,“其实你比这里的大多数展品都有灵魂。”
林雾椿转头,看见自己的皮革玫瑰被放在展柜中央,周围环绕着水晶雕塑和金属装置。
玫瑰的颜色在射灯下显得更深,像是从旧时光里摘来的标本,与周围的现代艺术形成奇妙的张力。
“雾椿小姐,这位是策展人徐先生。”
助理小吴递来香槟,林雾椿慌忙摆手,指尖不小心碰翻了高脚杯。
周砚辞眼疾手快接住杯子,手指擦过她手背,却在触到她颤抖的手腕时,不动声色地将她往自己身边带了带。
“您的作品很特别。”
徐先生推了
他的影子投在墙上,影子的手指正落在她跳动的脉搏处。
她想起昨夜替母亲擦身时,看见床头那串贝壳风铃,想起周砚辞说“你的东西有灵魂”,想起他放在厨房的那袋进口猫粮——原来他早就注意到阁楼外的流浪猫。
“你的老茧......”她忽然开口,“是做木工留下的吧?”
周砚辞手顿了顿,慢慢缩回。
烛光在他眼中晃了晃,像要照亮某个尘封的角落:“十二岁那年,我爸把我丢在英国的寄宿学校,我每天对着墙说话,直到遇见木工社的吴师傅。”
他卷起袖子,露出小臂上那圈更深的老茧,“他说,榫卯咬合的声音,比任何人的安慰都实在。”
林雾椿看着那些老茧,忽然想起自己虎口处的刀疤——那是第一次用裁皮刀时留下的。
当时外婆替她包扎,说:“雾椿啊,疼是手艺给你的见面礼。”
“我口吃最严重的时候,”他继续道,“只能对着木头说话。
吴师傅教我做第一把木勺,我花了三个月,刻坏十七块木料。
当勺柄终于能稳稳躺在掌心时,我发现自己对着木头说了一整天话,居然没结巴。”
烛光噼啪响了一声,爆出个小小的火星。
林雾椿忽然伸手,轻轻握住他的手。
这是她第一次主动触碰他,指尖抚过那些老茧,像在抚摸一块历经岁月的老皮子:“我的第一块皮料,是外婆的旧皮包。
我把它拆成碎片,缝成了一只丑丑的海豚,现在还放在我妈床头。”
周砚辞看着交叠的手,忽然想起老匠人说过的“木心相通”。
此刻他和眼前的女孩,像是两块被岁月打磨的木料,终于在某个榫卯处找到了契合的缺口。
“雾椿......”他刚开口,就听见楼下传来陈姐的声音:“小雾,张姨说想吃桂花糖藕!”
两人猛地分开手。
林雾椿起身时撞翻了蜡烛,周砚辞眼疾手快扶住烛台,指尖被蜡油烫到。
“没事吧?”
她慌忙找烫伤膏,却被他抓住手腕。
“没事。”
他看着她慌乱的样子,忽然笑了,“比起凿子扎手,这算温柔的。”
林雾椿抬头,撞上他带笑的眼睛。
烛光中,他的眼神像融化的黄油,柔软而温热。
她忽然想起他第一次来阁楼时,送给自己的海星,想起他留在厨房的那袋猫粮,想起
没睡好。”
说话间,里间又传来咳嗽声,比上次更剧烈。
林雾椿脚步顿了顿,手指在工具包上敲了敲,像是在给自己打气。
“我去看看张姨。”
周砚辞不等她回答,已经掀开棉布门帘。
隔间里光线昏暗,唯一的台灯罩着米色纱罩,床边坐着个头发花白的妇人,正用颤巍巍的手织毛衣。
听见动静,她抬头,脸上露出温和的笑:“是小雾的朋友吧?”
“张姨好,我是周砚辞。”
他注意到床头柜上摆着个相框,里面是年轻时的林雾椿和母亲,两人都穿着蓝白条纹的海魂衫,站在灯塔下比耶。
床头挂着串贝壳风铃,随着窗外的风轻轻摇晃。
“小雾,给客人倒水。”
张姨想起身,却被周砚辞拦住。
他这才发现,张姨的右腿上打着石膏,膝盖处缠着厚厚的绷带。
“妈,你别起来。”
林雾椿快步走进来,把保温杯递给张姨,“药吃了吗?”
她伸手摸了摸母亲的额头,指尖在鬓角停留片刻,替她理了理乱发。
周砚辞忽然明白那些“废皮子”的来历——白天照顾母亲,夜晚赶工做皮具,她的时间被撕成碎片,只能用边角料编织生活。
他想起自己办公室里那些整齐的日程表,每个会议都精确到分钟,而她的时间表,是母亲的药单、早市的摊位、皮革的干燥周期。
“我去做饭。”
林雾椿拿起门边的菜篮子,“砚辞先生......要不要留下来吃晚饭?”
她说出“砚辞”二字时,舌尖轻轻卷了卷,像在品尝新学的词汇。
“叫我砚辞就好。”
他跟在她身后走出隔间,看着她从冰箱里拿出冻得硬邦邦的带鱼,放进水盆里解冻,“我帮你摘菜吧。”
林雾椿愣了愣,递给他一把青菜:“洗干净就行。”
她转身开始切姜,刀刃在案板上发出有节奏的声响。
周砚辞注意到她切姜的手法——把姜块放在竹制防滑垫上,指尖微曲按住,刀身几乎与案板平行,切出的姜片薄如蝉翼。
“你很会做饭?”
他把洗好的菜放进沥水篮。
“被逼的。”
她往锅里倒油,油烟腾起时,她微微侧脸避开,“十四岁那年,我爸出海没回来,我妈哭到晕倒,醒来后就站不稳了。”
她的声音很轻,像在说别人的故事,“从那以后,家里的事都得我来做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