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陈立秋陈老根的其他类型小说《黄金玉米反击战陈立秋陈老根最新章节列表》,由网络作家“一只梅菜猫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手机屏保不知何时换成了合作社成立那天的合影:每个人怀里抱着金穗1号,身后是缀满玉米的晾晒架,阳光穿过颗粒,在地上投下一片跳动的金斑。他知道,这场硬仗才打完上半场。但当第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时,他忽然明白:土地从不会辜负认真对待它的人,就像被碾碎的老黄秸终将化作春泥,而金穗1号的种子,早已在无数人心里种下了破土的希望。5黄金时代村办加工厂的蒸汽管道在寒冬里喷出白雾,陈立秋戴着卫生帽穿过分拣车间,不锈钢传送带上的金穗1号被精准分成三档:A级果穗直接装箱空运,B级脱粒制成玉米浆,连玉米芯都被粉碎成菌菇培养基。墙角的荣誉柜里,“绿色食品认证乡村振兴示范基地”的铜牌擦得锃亮,最显眼的是央视《致富经》节目组送的纪念相框——里面是他抱着金穗1号站在天...
《黄金玉米反击战陈立秋陈老根最新章节列表》精彩片段
手机屏保不知何时换成了合作社成立那天的合影:每个人怀里抱着金穗1号,身后是缀满玉米的晾晒架,阳光穿过颗粒,在地上投下一片跳动的金斑。
他知道,这场硬仗才打完上半场。
但当第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时,他忽然明白:土地从不会辜负认真对待它的人,就像被碾碎的老黄秸终将化作春泥,而金穗1号的种子,早已在无数人心里种下了破土的希望。
5 黄金时代村办加工厂的蒸汽管道在寒冬里喷出白雾,陈立秋戴着卫生帽穿过分拣车间,不锈钢传送带上的金穗1号被精准分成三档:A级果穗直接装箱空运,B级脱粒制成玉米浆,连玉米芯都被粉碎成菌菇培养基。
墙角的荣誉柜里,“绿色食品认证乡村振兴示范基地”的铜牌擦得锃亮,最显眼的是央视《致富经》节目组送的纪念相框——里面是他抱着金穗1号站在天安门广场前的照片。
“立秋哥,北京来的采购商要看咱们的溯源系统!”
实习生小慧举着平板电脑跑过来,屏幕上显示着每个玉米的“成长档案”:播种日期、施肥记录、采收农户,甚至连滴灌的水温都有实时监控数据。
陈立秋点开王大爷家的玉米档案,收货地址栏密密麻麻标着“上海米其林餐厅杭州网红咖啡馆”,最新一条备注是“预定春节礼盒10万份”。
真正的黄金时刻在腊八节那天降临。
央视新闻直播间的镜头扫过金灿灿的玉米囤,陈老根穿着新做的蓝布衫,手里攥着刚打印的银行流水单——合作社年前分红,他家账户多了十八万六千块。
“大爷,您这钱打算怎么花?”
主持人递过话筒,老人抹了把眼角:“给孙子买台学习机,再把村口的泥路修成水泥路……”镜头一转,崭新的“金穗村农产品集散中心”正在奠基,挖土机的铲斗上系着红绸,绸带上写着“村民集资共建”。
麦香坊的联名蛋挞在情人节当天首发,透明包装盒里,金黄的挞芯嵌着整粒的金穗1号,扫码就能看见陈立秋在玉米地直播的片段。
“每个蛋挞利润的10%会回到村里,”他对着镜头举起村民手绘的感恩卡,“王大爷用第一笔分红给老伴治好了腰疾,李寡妇的女儿考上了农业大学—
,“现在市面上卖的甜玉米,水叽叽跟嚼蜡似的。”
“可万一卖不出去呢?”
会计老张推了推裂框的眼镜,“万利集团卡着渠道,咱这五十亩……”陈立秋点开手机里存的万利集团宣传视频,当“原料直采价8元/斤”的字幕闪过,他猛地按停:“他们拿咱的玉米当金子卖,却把咱当土包子——”手指划过黑板上的“金穗1号”,“但这不是普通玉米,是能直接啃的水果玉米,是能做高端甜品的黄金原料。”
他掏出平板电脑,展示自己设计的包装草图:牛皮纸袋印着手绘的玉米植株,角落标着“金穗村农户直供”,下方一行小字:“从地头到舌尖,中间没有万利集团”。
底下村民交头接耳时,他突然播放了在仓库偷录的音频——周明远的“土包子”论像把刀劈进寂静,李寡妇拍着桌子站起来:“去年我男人被他们推得摔断肋骨,这口气憋太久了!”
三天后,村集体荒地上的旋耕机开始翻土。
陈立秋戴着遮阳帽蹲在田边,把发酵好的羊粪拌进垄沟——这是他照着农科院教授给的配方改良的有机肥,滴灌管道从地头的蓄水池延伸开来,每株玉米苗都能喝到精准配比的营养液。
他特意留了三分地做对照实验,左边用传统化肥,右边用有机肥,“将来拍视频得让网友看见区别。”
玉米拔节的声音在夜里格外清晰。
陈立秋每天凌晨四点蹲在试验田里,用手机延时摄影记录生长过程:嫩绿的叶片顶开地膜,绒毛般的玉米须探出苞叶,籽粒在晨露里渐渐鼓胀。
他把这些素材剪成《玉米成长日记》,发在新注册的账号“种玉米的小陈”上,配文:“被资本定价的土地,正在长出自己的答案。”
第七十九天,第一穗金穗1号成熟。
陈立秋站在梯子上直播采收,锋利的镰刀划过秸秆时,直播间弹出条弹幕:“主播你这玉米咋跟水果似的?”
他当场掰下穗子,对着镜头啃了口,汁水顺着下巴流进衣领:“家人们,咱这玉米不用煮,直接啃比哈密瓜还甜——”弹幕瞬间爆炸,“生吃玉米”的话题冲上热搜。
真正的转机出现在那场对比直播。
陈立秋把老黄秸和金穗1号同时扔进锅里,蒸汽模糊镜头时,他举着检测
,新包装记得印‘进口有机农场’,土名字卖不上价。”
手机摄像头在裤兜深处发烫。
陈立秋退到阴影里,看着财务总监递上周报表:爆浆玉米蛋挞月销三十万份,原料成本合计……每吨1200元。
他在心里换算成斤两,后颈突然冒起冷汗——合着每斤玉米,万利集团赚走二十四块九毛二。
返程时电动车在省道上爆了胎。
陈立秋坐在路中间,望着远处城市的霓虹在玉米地尽头闪烁,想起父亲床头那张泛黄的奖状:“金穗村种粮能手”。
奖状边缘被撕过,露出底下万利集团的收购合同草稿——那是去年父亲被推倒时,手里紧攥着的东西。
衣兜里的种子包装袋窸窣作响。
那是他大学时偷偷改良的“金穗1号”,去年试种的五亩地被李胖子带人踩得稀烂,说“乱搞新品种坏了规矩”。
此刻指尖触到袋角的芽点,他突然听见父亲在电话里说:“立秋,咱不卖了。”
但他知道,不是不卖。
是该让那些印着“金穗村”的编织袋,不再装着被低价榨干的老黄秸,而是装满带着晨露的“金穗1号”——那些被资本踩在泥里的,终将在镜头前、在货架上、在每个咬开蛋挞的瞬间,发出属于土地的声音。
收购单上的0.6元在手机屏保上晃成重影,屏保是三年前拍的:父亲站在试验田中间,捧着颗粒饱满的“金穗1号”,背后是整片等待收割的、真正的黄金玉米地。
2 破局之路村会议室的灯泡在房梁上摇晃,十八户村民围坐在掉漆的长桌旁,烟袋锅子吧嗒吧嗒敲着水泥地。
陈立秋站在黑板前,粉笔划出两道刺眼的横线——左边写着“老黄秸:0.6元/斤”,右边写着“金穗1号:?”。
“去年李胖子踩了我的试验田,”他举起密封袋里的金黄种子,在投影仪光束里晃出细碎光斑,“但你们看这芽率——浸种四十八小时,出芽率97%。”
塑料袋撕开的声音里,他把煮好的两种玉米摆上桌面:老黄秸的籽粒暗沉如锈,金穗1号却像裹着层糖霜,蒸腾的热气里飘着奶油香。
王大爷咬了口新品种,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:“跟小时候的‘老黏苞米’一个味!”
他咂吧着嘴,指甲抠下粒玉米,黏丝扯了半尺长
”他盯着手机冷笑,手指划过相册里存着的农科院品种登记证书——证书签发日期比万利集团成立还早两年。
日出时分,村头的水泥路被卡车堵得水泄不通。
穿西装的采购经理跳下车,举着印有“紧急收购”的红牌子:“老黄秸涨价到0.7元/斤,现款结算!”
但村民们只是抱着膀子冷笑——他们刚看过陈立秋剪辑的对比视频:万利集团仓库里的老黄秸堆成山,包装袋上的“金穗村”三个字被马赛克粗暴盖住,配文“听说有人要‘保护’我们的玉米?”
“家人们,今天咱不卖玉米,卖真相。”
陈立秋把直播间搬到金灿灿的玉米地,身后是刚收割的金穗1号,秸秆捆成整齐的草垛。
他撕开带皮的玉米,露出乳白中透金黄的籽粒:“带皮现摘,顺丰空运,保证您收到的玉米跟我手里的一样新鲜——”镜头扫过田边的临时冷库,“零下18度锁鲜,从砍倒到您家冰箱,不超过十二小时。”
弹幕里突然飘过条刺眼的评论:“万利集团说你们的玉米农残超标!”
陈立秋不慌不忙举起检测报告:“这是省农科院出具的28项农残检测单,全部未检出——倒是某些企业,为了压低收购价,往质检报告里掺‘虫眼照片’。”
他对着镜头眨眨眼,“对了,我们的玉米浆和玉米碴子也上架了,买十穗送玉米须茶包,都是咱村老太太手工晒的。”
首单直播结束时,后台显示销量12.7万斤,订单打印纸堆成小山。
王大爷看着手机里的转账通知,粗糙的手指在屏幕上抹了又抹:“这辈子头回见卖玉米跟卖月饼似的抢着下单。”
陈立秋没告诉他,购物车最下方藏着个“研发定制”链接——麦香坊的烘焙师已经私信他三天,说“用你们的玉米做蛋挞,连蛋液都省了”。
真正的截胡发生在省城的烘焙展。
陈立秋背着帆布包,里面装着真空包装的金穗1号和手写的配方笔记,在麦香坊的展位前堵住了研发总监林悦。
“传统蛋挞皮用黄油,我们的玉米自带奶香味,换成猪油起酥更省油。”
他现场演示将玉米粒碾碎拌入蛋液,烤箱里飘出的甜香勾住了隔壁展位的采购商,“您看这拉丝——”叉子挑起半凝固的蛋挞芯,金
利集团近五年的原料采购流水。
当财务报表投在幕布上时,村民们发出压抑多年的惊呼——2020年至今,老黄秸的收购价从未超过0.8元/斤,而同期原料销售给下游企业的价格,最低也是5元/斤。
“他们不光压价,还伪造质检报告!”
陈立秋举起一沓彩色照片,“这是万利集团发给我们的‘虫眼玉米’照片,可实际上——”镜头切换到实验室画面,农科院专家拿着显微镜:“所谓虫眼,是用针刺穿玉米秸秆后伪造的损伤。”
直播间的观看量突破五百万时,周明远的保时捷在村外被截停。
他隔着雨帘瞪着陈立秋,手机还在疯狂拨打公关公司电话,却不知道自己昨天深夜在办公室骂“乡巴佬想翻天”的录音,已经被匿名传到了各大平台。
当那句“就说原料是进口的,土包子种的玉米能卖上价?”
在广播里响起时,村口的李胖子突然蹲在地上,把手里的收购合同撕成了碎片。
三天后,省台新闻联播播出专题报道:《从0.6元到8元:一个玉米村的逆袭》。
画面里,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展示万利集团的虚假宣传证据——印有“金穗村”字样的编织袋被翻出来,与他们宣传的“北海道有机农场”形成刺眼对比。
周明远被列入失信名单的消息传来时,陈立秋正在村办加工厂调试新到的玉米脱粒机。
父亲陈老根颤巍巍地摸着监管部门送来的举报奖励证书,突然指着电视里万利集团门前的横幅笑出声——几百名加盟商举着“还我加盟费”的牌子,堵住了曾不可一世的企业大门。
陈立秋擦着机器上的润滑油,听见手机震动,麦香坊发来消息:首批十万个“金穗联名蛋挞”今晚下线,包装上的溯源码能查到具体是哪位农户种的玉米。
深夜,他独自坐在田头,望着秸秆焚烧后的火星在夜空闪烁。
口袋里的U盘装着所有证据,但他知道,真正让万利集团倒下的不是这些材料,而是千万个在直播间下单的消费者,是十八户村民按红手印时的信任,是土地里长出来的、实实在在的好玉米。
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——那是邻村的种植户开着车来求购金穗1号的种子。
陈立秋站起来,拍了拍裤腿上的草屑,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