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明选择正面回应。
他积极与导师沟通,向导师详细阐述自己的研究价值和坚持的理由,获得了导师的理解与支持。
在学术会议上,他也不再沉默,勇敢地站出来,用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论证反驳那些质疑和嘲讽,捍卫自己的研究成果。
在这个充满波折的过程中,苏明深刻体会到学术研究之路的艰辛与不易。
但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,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克服着每一个困难,继续朝着揭示酒桌文化本质、推动酒桌文化健康发展的目标坚定前行。
他知道,前方或许还有更多挑战在等待着他,但只要心中信念不灭,他就一定能在学术的海洋中乘风破浪。
第八章:论文完善之路苏明在经历数据被质疑、研究方法遭批评以及外界干扰等重重困难后,本以为论文已趋于完善,离成功仅一步之遥。
然而,新的问题突如其来。
各方反馈纷纷指出,论文缺乏市井烟火气,对草根阶层酒桌文化展现严重不足。
就像工地民工,每日起早贪黑,结束繁重劳作后,花两块钱买瓶廉价啤酒,再花两块钱买一小包花生或咸豆,几人找个角落席地而坐,开怀畅饮。
这看似简单甚至寒酸的场景,蕴含着浓厚的酒桌文化,是底层民众寻求慰藉与欢乐的独特方式,可论文中却鲜少提及。
而且,对于酒桌上酒量、酒疯、酒品等关键元素,论文分析也流于表面,不够深入。
苏明看到反馈后,懊悔与自责涌上心头。
他意识到研究视角存在局限,过度关注正式场合、有一定社会地位群体的酒桌场景,忽略了广大草根阶层丰富多彩的酒桌生活。
这不仅是研究漏洞,更是对酒桌文化多元性的忽视。
为弥补这一重大缺陷,苏明迅速行动,再次深入社会底层。
他来到建筑工地,主动与民工交流。
起初,民工们对这个背着包、拿着本子的陌生年轻人充满警惕。
“嘿,小伙子,你是干啥的?
咋跑工地来了,还带个本子,莫不是来检查的?”
一位年长的民工皱着眉,警惕地问。
苏明连忙笑着解释:“大叔,我不是检查的。
我是学生,在研究酒桌文化,就想了解大伙工作完喝酒的事儿,想跟大伙一起干活,顺便聊聊。”
见苏明态度诚恳,大家虽还有疑虑